朴谷分享 | 巴菲特:你的发展高度,由习惯决定

发布时间:2023-10-13 18:21

作者:admin

以下文章来源于笔记侠 ,作者笔记侠


笔记君说:

 

“人生是无数习惯的总和—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确的形态,但其实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构成的”。
 
据统计,60%的行为都受习惯控制,而这些习惯的“好坏”,就决定了我们将走向何处。
 
“股神”沃伦·巴菲特赚钱的速度和数量,无疑令人心生向往。他用60年的时间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,从一家濒临破产的男士服装厂,建设成市值超过7500亿美元的多元化巨型企业。
 
他就曾将自己致富归结为:“是习惯的力量”,没有了良好的投资习惯,一切财富将离我们远去。
 
笔记侠“双节读书”专栏第八期,我们以“如何掌控习惯”为主题,以沃伦·巴菲特推荐的《习惯的力量》为主,与大家一起学习如何运用“习惯的力量”。
 

一、“组块化”行为构成了我们的生活


20世纪90年代,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就曾做过这样一则实验:

 

将大脑植入有特殊装置的小白鼠放入迷宫,随着行为的重复——小鼠穿越迷宫次数的增加,大脑思考得越来越少。

 

不到一周的时间里,小白鼠甚至和记忆有关的大脑结构都停止了活动,老鼠已经将在迷宫中快速通过的路线变成了自身的一部分,几乎都不需要去思考。

 

这种思维习惯化,靠的是大脑的基底核(大脑骨的中心是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组织块,在鱼类、爬行动物或哺乳动物脑部中都有)。基底核就是老鼠颅内的探测器表明了这一点。随着老鼠跑得越来越快,大脑工作得越来越少,基底核这一微小、原始的神经结构似乎取代了大脑的工作。

 

这个过程被称为“组块化”,也就是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常行为,而这是习惯形成的基础。

 

 

我们每天的生活就靠这些行为组块(数量没有几百,也有几十)

 

有些很简单—你在把牙刷放进嘴里之前会习惯性地抹牙膏上去;有些则复杂一些,比如穿衣服或者给孩子准备午餐。

 

一些行为过于复杂,所以经过百万年进化的身体组织能将这一切变成习惯了。

 

例如,刚学会开车时,你倒车时是全神贯注的,你得打开车库,开车门,调好座位,把钥匙插进去,然后顺时针转动,调一调后视镜,查看有没有障碍物。

 

而熟悉了之后,你每次把车开上街几乎都不用去细想,这种惯常的行动以习惯的形式发生了。

 

它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固有的、不经过思考就可以直接形成行动的一种行为。

 

二、形成习惯的三大要素

 

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“懒惰并爱享受”的,习惯的形成建立之上。

 

大脑是“懒惰”的,它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,但这种“懒惰”反而是一种优势。

 

如果让大脑自由发挥,“勤快”一点。我们的大脑开始思考基本的行为,这将会消耗大量的脑力。

 

你能想象,你需要每天想着怎么走路吗?先迈左脚还是右脚?

 

吃饭的时候,是先张嘴,还是先把筷子伸到嘴边再张嘴?

 

而“懒惰”的大脑,对基本的行为形成了一套固有的、自动化的惯常行为。将会节省很多脑力。

 

如此节省出来的脑力,我们就可以用来注意其他更为复杂事情。例如:发明长矛、灌溉系统、甚至是发明飞机和电视游戏。

 

这也说明了,惯常行为就是我们行动的底层代码,它让我们知道怎么吃饭、怎么走路、怎么睡觉。

 

 

但“爱享受”的大脑对于外界刺激非常敏感。因此,在惯常行为发生之前,以及之后各有一个环节,共同构成了习惯的回路,即:“暗示—惯常行为—奖励”。

 

今天太阳真大,感觉好热;最近事情有点多,感觉压力有点大。

 

大脑受到外界刺激后,产生了暗示,它可以是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也可以是某一个固定的地点,时间或者场合,习惯养成的导火索被点燃了。

 

所以,需要喝杯冷饮,降低一下体感温度,或者打开空调,降低外界温度;找个酒吧,大醉一场忘记烦恼,或者看看书,转移一下注意力。

 

受到暗示后,引发了惯常行为,它包含肢体、感情或者思想行为。

 

当惯常行为结束后,结果反馈到大脑。大脑意识到:这样做感觉很不错,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还可以这样做。

 

习惯也就由此形成。

 

三、卓越来自于好习惯

 

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验过成功,也遭遇过失败。

 

获得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越来越多,我们就会思考哪些经验是真正“好的”,以及为什么。

 

有趣的是,我们会意识到,出类拔萃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漫长的过程;那些在每个关头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件,却经过复利产生了重大的收获。

 

这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卓越的真正含义—它不是一夜之间的成功或瞬间的闪光,而是可重复的习惯的积累。

 

这意味着,卓越=好的行为—养成习惯—不断重复。

 

 

沃伦·巴菲特在整个职业生涯中,把80%的时间花在阅读和思考上。

 

他的商业伙伴就曾透露出来的巴菲特每周日程安排,我们会发现他还有专门的理发时间。

 

对琐事进行计划,养成习惯。从而有这很多时间思考,去专注更重要的事情,这就是一种好习惯。

 

也是巴菲特创造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记录之一的原因。

 

那么,我们如何培养好习惯?

 

1.找出惯常行为

 

例如,你喜欢每天下午去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。假设这个习惯让你胖了几斤,然后你妻子针对你的体重说了一些让你不爽的话。

 

于是你总是强迫自己停止吃饼干,但徒劳无益,你觉得很累,你甚至还在电脑上贴了即时贴,写着再也不吃饼干了。

 

但是每天下午你都会当这张即时贴不存在,照样晃悠着去咖啡厅,然后买饼干,接着在收银台附近与同事闲聊时就开始吃。吃的时候感觉很好,吃完就难受了。

 

你的惯常行为是下午从桌子旁起来,走到咖啡厅,买巧克力豆饼干,然后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吃。那么这就是你加入到习惯回路中的东西。

 

找到惯常行为了,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做一些实验,来分析这样做你的大脑得到了什么奖赏,以及引起这一行为的暗示是什么?

 

2.用奖赏做实验

 

在实验的第一天,你会非常想去咖啡厅买饼干,那么你得调整一下你的惯常行为,这样会得到不同的奖赏。

 

比如,你没有去咖啡厅,而是在社区附近散步,然后回到办公桌前,什么也没吃。

 

第二天,你去咖啡厅买了个甜甜圈,或者糖果条,然后回桌子那儿吃。

 

你去了咖啡厅,买了个苹果,然后和朋友聊天时吃了。接着,你试着不去咖啡厅了,而是到朋友的办公室闲聊几分钟,然后回去工作。

 

你选择用什么行为取代买饼干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测试各种假设,确定哪种渴求在驱动你的惯常行为。

 

是因为渴求饼干本身,还是想休息一下再工作?如果是饼干本身,那是因为你饿了吗?或者是因为你需要饼干提供的能量?或者,你走去咖啡厅是因为你想找人闲聊,而饼干不过是个比较好的借口?

 

你需要找到4~5个不同的奖赏,每次活动之后,拿支笔在纸上写下你一回到桌前就想到的头三样东西。

 

然后,在手表或电脑上设个15分钟后就响的闹钟。

 

等到闹钟响了,你就问自己是否还有吃饼干的冲动。写下三样东西很重要,就算写下的词毫无意义,你也要写,原因有两个:

 

其一,这样做会迫使你此刻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或者感觉如何。

 

其二,写几个单词有助于你今后回忆起自己当时在想什么。写下的东西会帮助你进行全面的回忆。

 

那为什么闹钟设的时间是15分钟后呢?因为这些测试的重点是找出你渴求的奖赏是什么。

 

如果吃掉甜甜圈15分钟后,你还是有冲动起身去咖啡厅,那驱动你习惯的就不是对糖的渴求。如果在和同事闲聊之后,你还是想吃饼干,那么与人接触的需求就不是你吃饼干行为的诱因。

 

通过用不同的奖赏进行试验,你可以将你实际渴求的对象分隔出来,这就是重塑习惯最基本的要素。

 

 

一旦你找出惯常行为和奖赏,剩下要做的就是找到暗示了。

 

3.分隔出暗示

 

我们的生活大同小异。之所以很难发现诱发人习惯的暗示,原因在于我们的行为包含了太多的信息量,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处理能力。

 

问问你自己,你每天早上定时吃早餐是因为你饿了吗?还是因为时钟显示已到7点半?

 

是什么让你开车上班时自动将车左转?是因为街上的行车标志吗?还是某棵树?

 

我们可以试试这种方法,事先定好有哪几类行为需要注意,并从中总结出规律。

 

基本上为是以下5类:地点、时间、情绪状态、其他人、之前紧挨着的动作。

 

例如,所以如果你想找到“去咖啡厅并买巧克力豆饼干”这个习惯的暗示,那请在这一冲动出现时写下5样东西:

 

a、你在哪?(坐在我的办工桌前)

b、现在几点?(下午3点36分)

c、你的情绪怎样?(觉得无聊)

d、周围有谁?(空无一人)

e、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、你做了什么?(我回复了一封电子邮件)

 

第二天:

 

a、你在哪?(从复印机那儿往回走)

b、现在几点?(下午3点18分)

c、你的情绪怎样?(觉得开心)

d、周围有谁?(市场部的老王)

e、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,你做了什么?(我复印了一份东西)

 

有这两天的记录,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是什么暗示诱发了买饼干的习惯,这个习惯并不是因为饿。奖赏是暂时散散心,也就是通过与朋友闲聊得到消遣。

 

而这一习惯诱发的时间是在下午3点到4点之间。

 

4.制订计划

 

一旦你发现了你的习惯回路,你就找到了驱动你行为的奖赏、诱发你习惯的暗示以及惯常行为本身,这样你就可以开始改变你的行为了。

 

 

通过围绕暗示设计,选择能够满足你所渴求的奖赏的行为,你就可以改善你的习惯。你需要的是一个计划。

 

还是拿下午买饼干的习惯作为例子,通过这个框架,我发现我的暗示一般大约出现在下午的3点半。我知道我的惯常行为是去咖啡厅买饼,于是我为自己制订了计划:

 

每天下午3点半,我会到朋友的办公室和他聊上10分钟。为了确保我记得这样做,我在手表上设了下午3点半的闹钟。

 

每次闹钟一响,我就强迫自己走到朋友办公桌那和他聊上10分钟,我发现我每天工作结束时感觉更舒坦了。

 

慢慢的我们就不再需要闹钟了,它就形成了一种习惯。

 

总结

 

改变某些习惯很难,有时候改变习惯要花很长的时间,有时候会经历反复的实验与失败。

 

不过,一旦你弄清楚了习惯背后的机理,也就是你能够分析出暗示、惯常行为和奖赏时,你就有了超越习惯的力量。

 

这种超越习惯的力量,能够帮助我们不被“好吃懒做”的大脑左右,反而去利用它帮助我们形成好习惯,进而迈向卓越。
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朴谷咨询立场。

 

 
朴谷咨询(PGA)是一家聚焦于高科技、先进制造、新能源医疗、互联网、消费、教育、文娱等行业为客户提供投融资尽职调查、融资与并购交易顾问、商业评估、股权激励、财税咨询、资本市场和ESG等服务的专业机构。
 
1000100100

保持联系

  • 朴谷北京

   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 富力双子座B座1005室
    邮编:100022
    电话:010 5862 1088
    传真:010 5862 1088

  • 朴谷上海

    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688号恒基688广场303室
    邮编:200041
    电话:021 6333 3765
    传真:021 6333 8821

  • 朴谷武汉

   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恒隆广场办公楼3804室
    邮编:430030
    电话:027 8771 8808

  • 朴谷杭州

   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58号高德置地广场A3幢2403室
    邮编:310000

  • 朴谷深圳

    深圳市南山区华润置地大厦E座613室
    邮编:518038

  • 朴谷海口

    海口市美兰区国兴大道3号互联网金融大厦B座13A06室
    邮编:570102

联络朴谷

一般事务请联络: info@pg-advisory.com
企业官网: www.pg-advisory.com

企业微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