朴谷分享 | 如何练就超强分析能力,一眼看穿事物本质?

发布时间:2021-06-18 18:35

作者:admin

编者荐语:

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内容非常硬核,甚至有些烧脑的文章,需要你集中注意力仔细阅读。

 
本文是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,文章不会上来就直接扔你一个解决方案,而是会从『是什么』和『为什么』开始,告诉你前因后果后,最后才会告诉你怎么去做。

 

以下文章来源于常青说 ,作者常青
 

经典电影《教父》的英文原著中有个桥段,教父柯里昂说:
 
花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,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,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。
 
这年头,谁不想一眼看透事物本质,一瞬间找到问题的真正解决方案?
 
但,关键是这玩意儿,难啊……
 
为什么高手可以一瞬间看透事物本质,普通人却花上半辈子也看不透呢?高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
 
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,我们必须先知道,什么叫「透过现象看本质」?

 

 


01

 
  什么叫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?
 

 

我们从一个场景开始,回答这个问题。
 
作家豆豆的小说中有这么一个场景:
 
老九开了一家面馆,特色是祖传手擀面,但是一直做不大,他向男主请教如何做大市场,于是他和男主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。
 
老九说:我就认为手擀面比机器做的面好吃,因为手工面传统、地道、有味道。
 
男主答:那我给你擀一波,或者你上街随便找个阿猫阿狗擀,你看看好吃不。
 
老九马上回男主说:你这不是抬杠嘛!
 
男主说:
 
我不是抬杠,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。面条好不好吃,不在于是手做的还是机器做的,而是面的软硬度、面皮的厚薄宽窄、面的结构,是给面团做工的方式决定的。
 
只要你满足了“好吃的面” 所需要的那些个条件,无论是机器还是手工,它都出一样的结果。
 
而具备“好吃的面”那个条件,对厨师素质要求和依赖性特别高,这个条件决定了你的规模肯定大不了,而且人工会受到情绪、状态等因素干扰“好吃的面”那些条件。
 
但是机器永远不会有情绪,只要调整到合适的参数,不需要厨师,一切自动化,100台机器,1000台机器,大规模的量产,要多少就有多少,你可以开遍美国,全世界,走到那,它都是一个味道。
 
……
 
看到这里,你什么感觉?你觉得是手工面好吃,还是机器做的面好吃?
 
男主说的这个模式,你是不是有些熟悉?
 
你有没有想到肯德基,麦当劳,他们把店的规模开到全世界,他们需要技艺高超的厨师吗?
 
这就是普通人与高手的思维模式差别。
 
上述场景中,为什么老九和男主思维差距这么大?
 
那是因为老九的思维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,一直困在了表面的现象之中,而男主则洞穿了真正问题的本质。
 
那什么是现象?什么是本质?

 
 
 01  什么是现象? 
 
这是一个哲学问题,简单来说就是:一件事物呈现给我们,让我们眼睛看到内心中感受到的样子。
 
比如上文案例,老九认为他的面条只有手工做的好吃,这就是一种现象。
 
你看到一个苹果是红色的,这也是个现象,它可能是绿色的、黄色的,甚至在狗的视角,它是灰色的,“红色” 就是这个被称为苹果的东西呈现给我们的样子。
 
再比如:孩子哭闹,一顿暴揍下去不哭闹了,这个“被揍听话了”就是你看到的现象,因为你不知道孩子内心,可能已经无数遍问候你家祖宗十八代了。
 
再者,我按下开关,灯亮了,这个“按下开关灯亮了”也是现象。
 
……
 
 02  什么是本质? 
 
简单来说:就是扒掉所有现象的衣服,事物一丝不挂的本来样子。
 
正如上文案例,手工做的还是机器做的,他们都是现象,是把本质包裹起来的厚衣服,而 “好吃的面” 所具备的条件才是本质。
 
为了更好地理解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,我做了一张图:
 
 
 03  那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?
 
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,就是把各种花哨的现象衣服脱掉,漏出事物本来的样子,从而直接在本质上做工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 
上文小说案例中,男主让老九不去理会用什么方式做出来,而是想办法找到“好吃的面”的条件,直接在这个根上做工,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。
 
这个有点类似鸣人的开挂技能「多重影分身」一样,真正的实像只有一个,其他都是在该实像上生成,皆为虚像。
 
你要干掉他,就必须找到他的实像,在实像上做工,不然你干掉再多的虚像也没用。
 
 
 
现在我们搞明白了,什么是现象和本质,以及什么叫看透问题本质了,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: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,透过现象看到本质?
 
 


02

 
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
 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?

 

 

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:认知盲区。
 
 01  什么是认知盲区?
 
听概念有点唬人,其实说人话就是:
 
“你对事物的认知,会被你生活的环境、你的学识、眼界等因素局限,这些因素会让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。”
 
什么意思?
 
你不是亿万富翁,你永远想象不到,真正的亿万富翁是一种什么体验;
 
秦始皇永远想象不到,你现在生活的样子,你也无法想象再过5000年,那时候的人生活方式是什么样;
 
受到现代科技的限制,我们无法知道银河系外的情景,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外星人;
 
这些都是我们的认知盲区。
 
正如庄子所说,夏虫不可语以冰者,笃于时也。意思是说,只能活过夏天的虫子,你不要去给它描述冬天是什么样子的,它生存的世界就决定了它的认知。
 
正是因为存在这种盲区,所以我们很难真正做到客观、全面地看问题,连事物的脚丫子都没摸到,又怎么能指望去脱掉它衣服呢?
 
所以,认知盲区,是阻挡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核心杀手。
 
除此之外,还有一点让我们很难看到本质,那就是思维捷径
 
 02  什么是思维捷径?
 
我们都知道,大脑是一个极其耗能的器官,就那么个小肉球,要耗费掉全身20%多的能量。
 
在远古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,这样的器官根本逃不掉进化的剪刀,因此大脑为了适应生存,就有一套节省能量的机制,那就是走思维捷径
 
什么是思维捷径?
 
所谓思维捷径,就是我们常说的经验。
 
比如,小孩哭闹,你三棒槌下去,孩子老实了,于是下次再哭闹,你还是三棒槌下去,顺利解决问题。
 
然后你得出“三棒槌就能让孩子不哭闹”的经验,再次遇到的时候,你就不需要再去思考,直接棒槌伺候就解决了。
 
这种通过现象归纳形成的经验,可以大幅度节省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,帮助我们迅速解决当下的痛苦。
 
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,大脑的这种认知方式有个巨大的问题:
 
正是因为大脑走思维捷径的懒惰,久而久之,会让我们的思维形成一种依赖的惯性,遇到问题直接调用经验,懒得思考。
 
于是脑子越来越傻,最后丧失了深入思考去探寻本质的能力。
 
就如上文所说的三棒槌解决孩子问题一样,一直停留在解决表象的问题中,不知道本质,最后很可能为将来埋下一个大坑。
 
看到这里,你可能感觉有点绝望。
 
那么上述说的那两个问题能解决吗?
当然可以。
 
该怎么解决?
 
 

03

 
第一点
刻意练习打破认知盲区的能力

 

 

我们上面讲了,认知盲区是阻挡我们看到问题本质的核心杀手,那么如何具备打破认知盲区的能力?
 
 01  意识到自己身处愚昧之巅 
 
什么是愚昧之巅?
 
愚昧之巅这个概念来自达克效应:
 
它是一种心理学上的认知偏差现象,简单来说就是越没能力的人,越认不清自己,越盲目自信。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那些趾高气昂的喷子,基本就是这类人。
 
 
虽然很多人不至于像愤青那样傻的那么明显,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确实处在 “愚昧之巅” 。
 
那么我是如何意识并且摆脱愚昧之巅的呢?
 
下面是我遇到问题时经常训练的一个意识,供你参考:
 
当一件事与我的认知不符时,我会第一时间反思我自己,是否我现在就是那个井底之蛙,是否因为我的学识、思维方式、经历阅历的欠缺,让我达不到那个境界,理解不了这件事情?
 
如此,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,才一直有动力去不断去学习,不断探索更多的领域,打破更多的认知盲区。
 
你一旦从思维上意识到了这一点,就走在了开悟的路上。
 
相信我,仅仅就这一点,已经超越了极大部分人,坚持下去,你的认知盲区就会越来越少。
 
 
 
 02  掌握多元思维模型 
 
想要打破认知盲区,除了意识到自己身处愚昧之巅,你还需要养成更高级的思维模式,掌握更多思维模型和元认知。
 
高手与普通人最大的差异,就在思维模式上。
 

这一点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两本书《穷查理宝典》和《模型思维》。

 

但是以上就够了吗?打破了认知盲区你就能看透本质了吗?

 

当然不够,打破认知盲区只是解决了其中一个问题,除此之外,想要一眼看透本质,还需要刻意练习另外一种能力打破思维捷径,拒绝思维惯性。

 
 


04

 
第二点
打破思维捷径,拒绝思维惯性
 
 
如何做到打破思维惯性呢?
 
分享两点心得体会,这是我每天都要做的必修课,拿来即用,坚持几天即可见效,每天练习,你抓本质的能力会大幅度提升。
 
 01  刻意练习调整问题视角 
 
什么叫调整视角?
 
当遇到问题,意识到问题本身可能就是现象,甚至问题本身可能是错的,问题本身就有问题的。
 
什么意思?
 
比如,请证明一下:1+1>2。
 
你看,如果问题本身就是错的,你无论怎么回答都不可能对,你是无法证明1+1>2,最后只能抖机灵说1+1在算错的情况下大于二。
 
再比如,你女朋友最近脾气暴躁,莫名朝你发火,如果你困在这个“表象”之中,可能会觉得她不可理喻。
 
如果你能意识到,她朝你发火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,你可能就会开始逼近本质:“或许是她生理期的原因,或许工作上遇到了问题,不一定是我的问题。”
 
当你绕过这个视角抓到本质后,就可以直接在本质上做工,比如:“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理解,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……”一旦你养成了这种思维方式,我想会有人排队做你女友的。
 
再比如,客户抱怨你是个骗子,提供的产品根本没用。
 
如果你困在他抛给你的这个“现象”之中,你大概就会怒火中烧,大骂客户傻逼,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。
 
但如果你跳出这个问题的表象,去发现他抱怨现象后的东西,就会发现:“或许是客户使用产品的方式不对,导致了这种问题,或者遗漏了什么……”
 
如此你就可以直接在本质上做工。
 
你看,仅仅是调整看问题的视角这一层,就产生了如此大的威力。
 
说了这么多,如何才能做到把视角从问题身上移开呢?
 
 
 02  给思维意识建立防火墙 
 
什么叫建立思维防火墙?
 
“任何问题进入你大脑的时候,都要经过这层防火墙的审查,把现象脱光之后,再放行,避免让它进入你的思维惯性,直接刺激到你的情绪,做出糟糕的反应。”
 
比如上文案例:
 
你女朋友生气——如果不经过这层防火墙,它就会直接进入你的思维惯性,你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回怼女朋友,然后两人大吵架,从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。
 
客户抱怨——如果不经过防火墙,让你直接产生情绪反应,你就会大骂傻逼,甚至和客户发生激烈对抗,从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。
 
那么如何建立呢?
 
给你一个拿来即用的工具,这个是我亲身实践的经验,屡试不爽,现在已经被我刻意练习到形成了本能,根本不需要注意力,完全下意识运行。
 
这个工具就是,遇到任何一个问题,都要在心底默念:
 
这是现象,这不是本质,××才是本质。
这是手段,这不是目的,××才是目的。
 
不是说你念完了这两句话,就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了。
 
这两句话的意义就是在于:
 
它会把你带入思考中,避免你的思维直接受到你眼前接收到的现象影响,从而打破你的思维惯性。
 
举个例子,批评孩子。
 
如果建立了这层防火墙,你就会意识到,“批评”这个行为是现象不是本质,是手段而不是目的。
 
你之所以批评他,是希望把他教育得更好,如果没意识到这点,一顿操作猛如虎,结果孩子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,你又整了一肚子气,那何苦来的。
 
你看,这就是思维防火墙的威力。
 
如果你能训练到让它深深嵌入你的意识,像呼吸一样自然,那么你「透过现象看本质」的能力,瞬间就会秒杀很多很多人。
 
记住它,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,试试它的威力。
 
我们来个小测试,帮你掌握它。
 
新冠疫情期间,有人问怎么戴口罩?
 
如果你不经过训练,或许就直接去想怎么解决他戴口罩的问题了。
 
那么用上述公式走一遍。
 
戴口罩是现象,不是本质。戴口罩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
 
预防病毒才是问题的本质。
 
那么你就可以告诉他如何戴口罩才能预防病毒,以及除了口罩之外,预防病毒还需要什么。
 
当你有了这层思维防火墙,你抓问题本质的能力,就能直接上N个台阶。
 
但是仅仅建立了思维防火墙还不够,想要拥有大师级智慧,还需要在思维防火墙的基础上,训练另一种能力:倒推因果链
 
 
 03  养成深度思考能力:倒推因果链 
 
什么叫做推因果链?
 
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,直接上案例:
 
假如你想把一幅照片挂在墙上,钉子找到了,但是找了半天没找到锤,这个时候怎么办?
 
去商店买把锤吗?还是先不钉了,找到锤的时候再去钉?
 
如果掌握了倒推因果链的能力,你的思维就绝对不会卡在这。
 
锤子是手段不是目的,目的是把钉子砸进去。
 
于是你会得出用板砖砸,或者其他可以马上拿到的硬物砸。
 
你以为这就结束了?
 
不,倒推因果链绝对不能止步于此。
 
于是你会继续往下问:
 
把钉子砸进去是手段不是目的,目的是把照片挂墙上。
 
你会发现思维瞬间又开阔了。
 
是啊,把照片框挂墙上,不一定非要用钉子钉,钉子还破坏墙体。于是你可用的工具又大大延展,可以用强力双面胶,或者铁丝挂等等……方法多如过江之鲫。
 
但这就完了吗?
 
不,于是你又开始倒推因果链。
 
挂照片到墙上是手段不是目的,目的是为了记录家人的美好和回忆。为什么一定要用照片去承载呢?
 
买相册订相册还要花钱花功夫,现在互联网时代,为什么不能用其他载体呢?电子相册、影音、短视频……可以分享给任何家人,随时随地查看。
 
你看,当你把因果链倒推到这一层以后,你的思路完全被打开了。
 
当你掌握了倒推因果链的能力,你可以从一个细碎的问题,延伸出一整条思考链条,并让思维越来越开阔。
 
 
关于倒推因果链,给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方法论:5why思考法+思维防火墙。
 
上面介绍了思维防火墙,那么5why思考法是什么?
 
一句话,就是不停往下问为什么。
 
这里的5why不是说一定要问5次,也不是说只要问5次你就一定能得出答案。
 
这只是个字面名字,它真正的含义就是不停地问why,有可能三次就能抓到本质,也有可能10次才能抓到本质。
 
总之就是不停往下追问,一层一层地往下追,直到你认为当前的解释足够解决你的困惑为止。
 
这个过程就类似于剥竹笋一样,通过不停地倒推把一层层笋皮扒掉,最后漏出诱人的笋肉。
 
到这里,你的思维就不会局限在表面现象了,你深度思考的能力,开始逐渐形成。
 
 
 
当你带有这种意识并且大量训练,它就会形成你的本能,就像你呼吸一样自然,再次遇到问题,一眼把它扒光看透。
 
好了,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,把上面内容总结一下:
 
一、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?
 
1.什么是现象?现象就是事物或问题展现出来,让我们看到感受到的样子。
 
2.什么是本质?本质是把所有现象的衣服脱去,事物或问题本来的样子。
 
3.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?跳过现象,直接从本质上做工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 
二、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?
 
透不过去有两个原因造成:
 
1.认知盲区:受制于我们的学识、眼界等因素,看不全;
 
2.思维捷径:大脑习惯性不思考,最后丧失深度思考能力。
 
三、如何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?
 
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掌握两种能力
 

1.打破认知盲区的能力:而打破认知盲区,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:

① 意识到自己身处愚昧之巅,让自己去探索,去学习,以看到事物的更多面。

 

② 掌握更高级的思维模式,和更多的思维模型以及元认知知识。

 

2.打破思维捷径的能力:也是通过两种方式:

① 调整看问题的视角,给大脑安装思维防火墙。

 

② 倒推因果链,获得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。


 
作者:常青,本文选自常青说(ID:changqingup),关注可收到更多思维、学习、效率等干货,朴谷咨询经授权发布。


 

 
 

朴谷咨询(PGA)是一家聚焦于互联网、高科技、消费、教育、文娱与医疗等行业,为客户供投融资尽职调查、融资与并购交易顾问、财税咨询、商业评估及资本市场等服务的专业机构
 
朴谷已累计服务超过500个投融资与并购交易案例,服务美国与香港上市公司超100家,服务美元与人民币投资机构近100家。我们的专业顾问人员拥有专业丰富的行业经验,为客户提供最具深度增值的专业化服务,深度服务于中国本土资本市场。

图片

 


保持联系

  • 朴谷北京

   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63号楼富力中心1110室
    邮编:100022
    电话:010 5903 7060
    传真:010 5903 7060

  • 朴谷上海

    上海市普陀区西康路1143号鸿寿坊东塔2108室
    邮编:200060
    电话:021 6333 3765
    传真:021 6333 8821

  • 朴谷武汉

   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恒隆广场办公楼3804室
    邮编:430030
    电话:027 8771 8808

  • 朴谷杭州

    浙江省杭州市钱江世纪城润奥商务中心T2写字楼1712室
    邮编:310012

  • 朴谷深圳

    深圳市南山区华润置地大厦E座613室
    邮编:518038

  • 朴谷海口

   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兴国路10号海南人才大厦3层A319-2 室
    邮编:570100

联络朴谷

一般事务请联络: info@pg-advisory.com
企业官网: www.pg-advisory.com

企业微信: